Java基础概念

本文遵循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


本文作者: 黑伴白

本文链接: http://heibanbai.com.cn/posts/b085e2de/

Java基础概念

面向对象的三大基本特征

封装(Encapsulation)

所谓封装,也就是把客观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并且类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只让可信的类或者对象操作,对不可信的进行信息隐藏。

封装是面向对象的特征之一,是对象和类概念的主要特性。简单的说,一个类就是一个封装了数据以及操作这些数据的代码的逻辑实体。在一个对象内部,某些代码或某些数据可以是私有的,不能被外界访问。通过这种方式,对象对内部数据提供了不同级别的保护,以防止程序中无关的部分意外的改变或错误的使用了对象的私有部分。

继承(Inheritance)

继承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使用现有类的所有功能,并在无需重新编写原来的类的情况下对这些功能进行扩展。

通过继承创建的新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被继承的类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继承的过程,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继承概念的实现方式有二类:实现继承与接口继承。实现继承是指直接使用基类的属性和方法而无需额外编码的能力;接口继承是指仅使用属性和方法的名称、但是子类必须提供实现的能力。

多态(Polymorphism)

所谓多态就是指一个类实例的相同方法在不同情形有不同表现形式。多态机制使具有不同内部结构的对象可以共享相同的外部接口。这意味着,虽然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操作不同,但通过一个公共的类,它们(那些操作)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予以调用。

最常见的多态就是将子类传入父类参数中,运行时调用父类方法时通过传入的子类决定具体的内部结构或行为。

面向对象的五大基本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其核心思想为:一个类,最好只做一件事,只有一个引起它的变化。

单一职责原则可以看做是低耦合、高内聚在面向对象原则上的引申,将职责定义为引起变化的原因,以提高内聚性来减少引起变化的原因。

职责过多,可能引起它变化的原因就越多,这将导致职责依赖,相互之间就产生影响,从而大大损伤其内聚性和耦合度。

通常意义下的单一职责,就是指只有一种单一功能,不要为类实现过多的功能点,以保证实体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专注,是一个人优良的品质;同样的,单一也是一个类的优良设计。交杂不清的职责将使得代码看起来特别别扭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失美感和必然导致丑陋的系统错误风险。

开放封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

其核心思想是:软件实体应该是可扩展的,而不可修改的。也就是,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的。

开放封闭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扩展开放,意味着有新的需求或变化时,可以对现有代码进行扩展,以适应新的情况。

2、对修改封闭,意味着类一旦设计完成,就可以独立完成其工作,而不要对其进行任何尝试的修改。

实现开放封闭原则的核心思想就是对抽象编程,而不对具体编程,因为抽象相对稳定。让类依赖于固定的抽象,所以修改就是封闭的;而通过面向对象的继承和多态机制,又可实现对抽象类的继承,通过覆写其方法来改变固有行为,实现新的拓展方法,所以就是开放的。

“需求总是变化”没有不变的软件,所以就需要用封闭开放原则来封闭变化满足需求,同时还能保持软件内部的封装体系稳定,不被需求的变化影响。

Liskov 替换原则(Liskov-Substitution Principle)

其核心思想是:子类必须能够替换其基类。这一思想体现为对继承机制的约束规范,只有子类能够替换基类时,才能保证系统在运行期内识别子类,这是保证继承复用的基础。

在父类和子类的具体行为中,必须严格把握继承层次中的关系和特征,将基类替换为子类,程序的行为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同时,这一约束反过来则是不成立的,子类可以替换基类,但是基类不一定能替换子类。

Liskov 替换原则,主要着眼于对抽象和多态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因此只有遵循Liskov 替换原则,才能保证继承复用是可靠地。

实现的方法是面向接口编程:将公共部分抽象为基类接口或抽象类,通过 Extract Abstract Class,在子类中通过覆写父类的方法实现新的方式支持同样的职责。 Liskov替换原则是关于继承机制的设计原则,违反了 Liskov 替换原则就必然导致违反开放封闭原则。

Liskov 替换原则能够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同时实现基于多态的抽象机制,能够减少代码冗余,避免运行期的类型判别。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cy-Inversion Principle)

其核心思想是:依赖于抽象。具体而言就是高层模块不依赖于底层模块,二者都同依赖于抽象;抽象不依赖于具体,具体依赖于抽象。

我们知道,依赖一定会存在于类与类、模块与模块之间。当两个模块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分离接口和实现:在依赖之间定义一个抽象的接口使得高层模块调用接口,而底层模块实现接口的定义,以此来有效控制耦合关系,达到依赖于抽象的设计目标。

抽象的稳定性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因为抽象是不变的,依赖于抽象是面向对象设计的精髓,也是依赖倒置原则的核心。 依赖于抽象是一个通用的原则,而某些时候依赖于细节则是在所难免的,必须权衡在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取舍,方法不是一层不变的。依赖于抽象,就是对接口编程,不要对实现编程。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Segregation Principle)

其核心思想是:使用多个小的专门的接口,而不要使用一个大的总接口。

具体而言,接口隔离原则体现在:接口应该是内聚的,应该避免“胖”接口。一个类对另外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不要强迫依赖不用的方法,这是一种接口污染。

接口有效地将细节和抽象隔离,体现了对抽象编程的一切好处,接口隔离强调接口的单一性。而胖接口存在明显的弊端,会导致实现的类型必须完全实现接口的所有方法、属性等;而某些时候,实现类型并非需要所有的接口定义,在设计上这是“浪费”,而且在实施上这会带来潜在的问题,对胖接口的修改将导致一连串的客户端程序需要修改,有时候这是一种灾难。在这种情况下,将胖接口分解为多个特点的定制化方法,使得客户端仅仅依赖于它们的实际调用的方法,从而解除了客户端不会依赖于它们不用的方法。

分离的手段主要有以下两种:

1、委托分离,通过增加一个新的类型来委托客户的请求,隔离客户和接口的直接依赖,但是会增加系统的开销。

2、多重继承分离,通过接口多继承来实现客户的需求,这种方式是较好的。

以上就是 5 个基本的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它们就像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金科玉律,遵守它们可以使我们的代码更加鲜活,易于复用,易于拓展,灵活优雅。不同的设计模式对应不同的需求,而设计原则则代表永恒的灵魂,需要在实践中时时刻刻地遵守。

就如 ARTHUR J.RIEL 在那边《OOD 启示录》中所说的:“你并不必严格遵守这些原则,违背它们也不会被处以宗教刑罚。但你应当把这些原则看做警铃,若违背了其中的一条,那么警铃就会响起。”

什么是多态

多态的概念比较简单,就是同一操作作用于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

如果按照这个概念来定义的话,那么多态应该是一种运行期的状态。

多态的必要条件

为了实现运行期的多态,或者说是动态绑定,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即有类继承或者接口实现、子类要重写父类的方法、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对象。

简单来一段代码解释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public class Parent{
public void call(){
System.out.println("im Parent");
}
}
public class Son extends Parent{// 1.有类继承或者接口实现
public void call(){// 2.子类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System.out.println("im Son");
}
}
public class Daughter extends Parent{// 1.有类继承或者接口实现
public void call(){// 2.子类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System.out.println("im Daughter");
}
}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Parent p = new Son(); //3.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对象
Parent p1 = new Daughter(); //3.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对象
}
}

这样,就实现了多态,同样是 Parent 类的实例,p.call 调用的是 Son 类的实现、p1.call 调用的是 Daughter 的实现。

有人说,你自己定义的时候不就已经知道 p 是 son,p1 是 Daughter 了么。但是,有些时候你用到的对象并不都是自己声明的啊。

比如 Spring 中的 IOC 出来的对象,你在使用的时候就不知道他是谁,或者说你可以不用关心他是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包括维基百科也说明,多态还分为动态多态和静态多态。

上面提到的那种动态绑定认为是动态多态,因为只有在运行期才能知道真正调用的是哪个类的方法。

还有一种静态多态,一般认为 Java 中的函数重载是一种静态多态,因为他需要在编译期决定具体调用哪个方法。

关于这个动态静态的说法,我更偏向于重载和多态其实是无关的。

但是也要看情况,普通场合,我会认为只有方法的重写算是多态,毕竟这是我的观点。但是如果在面试的时候,我“可能”会认为重载也算是多态,毕竟面试官也有他的观点。我会和面试官说:我认为,多态应该是一种运行期特性,Java 中的重写是多态的体现。不过也有人提出重载是一种静态多态的想法,这个问题在 StackOverflow 等网站上有很多人讨论,但是并没有什么定论。我更加倾向于重载不是多态。

这样沟通,既能体现出你了解的多,又能表现出你有自己的思维,不是那种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

方法重写与重载

重载(Overloading)和重写(Overriding)是 Java 中两个比较重要的概念。但是对于新手来说也比较容易混淆。本文通过两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他们之间的区别。

重载

简单说,就是函数或者方法有同样的名称,但是参数列表不相同的情形,这样的同名不同参数的函数或者方法之间,互相称之为重载函数或者方法。

重载的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lass Dog{
public void bark(){
System.out.println("woof ");
}
//overloading method
public void bark(int num){
for(int i=0; i<num; i++)
System.out.println("woof ");
}
}
class Hound extends Dog{
public void sniff(){
System.out.println("sniff ");
}
public void bark(){
System.out.println("bowl"); }
}

public class Overriding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Dog dog = new Hound();
dog.bark();
}
}

上面的代码中,定义了两个 bark 方法,一个是没有参数的 bark 方法,另外一个是包含一个 int 类型参数的 bark 方法。在编译期,编译期可以根据方法签名(方法名和参数情况)情况确定哪个方法被调用。

重载的条件

  • 被重载的方法必须改变参数列表;
  • 被重载的方法可以改变返回类型;
  • 被重载的方法可以改变访问修饰符;
  • 被重载的方法可以声明新的或更广的检查异常;
  • 方法能够在同一个类中或者在一个子类中被重载。

重写

重写指的是在 Java 的子类与父类中有两个名称、参数列表都相同的方法的情况。由于他们具有相同的方法签名,所以子类中的新方法将覆盖父类中原有的方法。

重写的例子

下面是一个重写的例子,看完代码之后不妨猜测一下输出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lass Dog{
public void bark(){
System.out.println("woof ");
}
}
class Hound extends Dog{
public void sniff(){
System.out.println("sniff ");
}
public void bark(){
System.out.println("bowl"); }
}

public class Overriding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Dog dog = new Hound();
dog.bark();
}
}

输出结果:

1
bowl

上面的例子中,dog 对象被定义为 Dog 类型。在编译期,编译器会检查 Dog 类中是否有可访问的 bark()方法,只要其中包含 bark() 方法,那么就可以编译通过。在运行期,Hound 对象被 new 出来,并赋值给 dog 变量,这时,JVM 是明确的知道 dog 变量指向的其实是 Hound 对象的引用。所以,当 dog 调用 bark()方法的时候,就会调用 Hound类中定义的 bark() 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动态多态性。

重写的条件

参数列表必须完全与被重写方法的相同;

返回类型必须完全与被重写方法的返回类型相同;

访问级别的限制性一定不能比被重写方法的强;

访问级别的限制性可以比被重写方法的弱;

重写方法一定不能抛出新的检查异常或比被重写的方法声明的检查异常更广泛的检查异常。

重写的方法能够抛出更少或更有限的异常(也就是说,被重写的方法声明了异常,但重写的方法可以什么也不声明)。

不能重写被标示为 final 的方法。

如果不能继承一个方法,则不能重写这个方法。

重载 VS 重写

关于重载和重写,你应该知道以下几点:

1、重载是一个编译期概念、重写是一个运行期间概念。

2、重载遵循所谓“编译期绑定”,即在编译时根据参数变量的类型判断应该调用哪个方法。

3、重写遵循所谓“运行期绑定”,即在运行的时候,根据引用变量所指向的实际对象的类型来调用方法。

4、因为在编译期已经确定调用哪个方法,所以重载并不是多态。而重写是多态。重载只是一种语言特性,是一种语法规则,与多态无关,与面向对象也无关。(注:严格来说,重载是编译时多态,即静态多态。但是,Java 中提到的多态,在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都指动态多态)。

Java 的继承与实现

面向对象有三个特征:封装、继承、多态。

其中继承和实现都体现了传递性。而且明确定义如下:

继承:如果多个类的某个部分的功能相同,那么可以抽象出一个类出来,把他们的相同部分都放到父类里,让他们都继承这个类。

实现:如果多个类处理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处理的方法方式不同,那么就定义一个接口,也就是一个标准,让他们的实现这个接口,各自实现自己具体的处理方法来处理那个目标。

所以,继承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要复用,而实现的根本原因是需要定义一个标准。

在 Java 中,继承使用 extends 关键字实现,而实现通过 implements 关键字。

Java 中支持一个类同时实现多个接口,但是不支持同时继承多个类。

简单点说,就是同样是一台汽车,既可以是电动车,也可以是汽油车,也可以是油电混合的,只要实现不同的标准就行了,但是一台车只能属于一个品牌,一个厂商。

1
2
class Car extends Benz implements GasolineCar, ElectroCar{
}

在接口中只能定义全局常量(static final)和无实现的方法(Java 8 以后可以有defult 方法);而在继承中可以定义属性方法,变量,常量等。

Java 的继承与组合

Java 是一个面向对象的语言。每一个学习过 Java 的人都知道,封装、继承、多态是面向对象的三个特征。每个人在刚刚学习继承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有这样一个印象:继承可以帮助我实现类的复用。所以,很多开发人员在需要复用一些代码的时候会很自然的使用类的继承的方式,因为书上就是这么写的(老师就是这么教的)。但是,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长期大量的使用继承会给代码带来很高的维护成本。

介绍组合和继承的概念及区别,并从多方面分析在写代码时如何进行选择。

面向对象的复用技术

复用性是面向对象技术带来的很棒的潜在好处之一。如果运用的好的话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很多开发时间,提升开发效率。但是,如果被滥用那么就可能产生很多难以维护的代码。

作为一门面向对象开发的语言,代码复用是 Java 引人注意的功能之一。Java 代码的复用有继承,组合以及代理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本文将重点介绍继承复用和组合复用。

继承

继承(Inheritance)是一种联结类与类的层次模型。指的是一个类(称为子类、子接口)继承另外的一个类(称为父类、父接口)的功能,并可以增加它自己的新功能的能力,继承是类与类或者接口与接口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继承是一种 is-a 关系。

image-20240511152722755

组合

组合(Composition)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拥有的关系,即 has-a 的关系。

image-20240511152745699

组合与继承的区别和联系

在继承结构中,父类的内部细节对于子类是可见的。所以我们通常也可以说通过继承的代码复用是一种白盒式代码复用。(如果基类的实现发生改变,那么派生类的实现也将随之改变。这样就导致了子类行为的不可预知性。)

组合是通过对现有的对象进行拼装(组合)产生新的、更复杂的功能。因为在对象之间,各自的内部细节是不可见的,所以我们也说这种方式的代码复用是黑盒式代码复用。(因为组合中一般都定义一个类型,所以在编译期根本不知道具体会调用哪个实现类的方法)

继承,在写代码的时候就要指名具体继承哪个类,所以,在编译期就确定了关系。(从基类继承来的实现是无法在运行期动态改变的,因此降低了应用的灵活性。)

组合,在写代码的时候可以采用面向接口编程。所以,类的组合关系一般在运行期确定。

优缺点对比

组 合 关 系 继 承 关 系
优点:不破坏封装,整体类与局部类之间松耦合,彼此相对独立 缺点:破坏封装,子类与父类之间紧密耦合,子类依赖于父类的实现,子类缺乏独立性
优点: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缺点:支持扩展,但是往往以增加系统结构的复杂度为代价
优点:支持动态组合。在运行时,整体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局部对象 缺点:不支持动态继承。在运行时,子类无法选择不同的父类
优点:整体类可以对局部类进行包装,封装局部类的接口,提供新的接口 缺点:子类不能改变父类的接口
缺点:整体类不能自动获得和局部类同样的接口 优点:子类能自动继承父类的接口
缺点:创建整体类的对象时,需要创建所有局部类的对象 优点:创建子类的对象时,无须创建父类的对象

如何选择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面向对象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多用组合、少用继承』或者说『组合优于继承』。从前面的介绍已经优缺点对比中也可以看出,组合确实比继承更加灵活,也更有助于代码维护。

所以:

建议在同样可行的情况下,优先使用组合而不是继承。

因为组合更安全,更简单,更灵活,更高效。

注意,并不是说继承就一点用都没有了,前面说的是【在同样可行的情况下】。有一些场景还是需要使用继承的,或者是更适合使用继承。

继承要慎用,其使用场合仅限于你确信使用该技术有效的情况。一个判断方法是,问一问自己是否需要从新类向基类进行向上转型。如果是必须的,则继承是必要的。反之则应该好好考虑是否需要继承。

只有当子类真正是超类的子类型时,才适合用继承。换句话说,对于两个类 A 和 B,只有当两者之间确实存在 is-a 关系的时候,类 B 才应该继承类 A。

构造函数与默认构造函数

构造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方法。 主要用来在创建对象时初始化对象, 即为对象成员变量赋初始值,总与 new 运算符一起使用在创建对象的语句中。 特别的一个类可以有多个构造函数,可根据其参数个数的不同或参数类型的不同来区分它们即构造函数的重载。

构造函数跟一般的实例方法十分相似;但是与其它方法不同,构造器没有返回类型,不会被继承,且可以有范围修饰符。构造器的函数名称必须和它所属的类的名称相同。 它承担着初始化对象数据成员的任务。

如果在编写一个可实例化的类时没有专门编写构造函数,多数编程语言会自动生成缺省构造器(默认构造函数)。默认构造函数一般会把成员变量的值初始化为默认值,如 int -> 0,Integer -> null。

类变量、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

Java 中共有三种变量,分别是类变量、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他们分别存放在 JVM的方法区、堆内存和栈内存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public class Variables {
/**
* 类变量
*/
private static int a;
/**
* 成员变量
*/
private int b;
/**
* 局部变量
* @param c
*/
public void test(int c){
int d;
}
}

上面定义的三个变量中,变量 a 就是类变量,变量 b 就是成员变量,而变量 c 和 d 局部变量。

成员变量和方法作用域

对于成员变量和方法的作用域,public,protected,private 以及不写之间的区别:

public : 表明该成员变量或者方法是对所有类或者对象都是可见的,所有类或者对象都可以直接访问。

private : 表明该成员变量或者方法是私有的,只有当前类对其具有访问权限,除此之外其他类或者对象都没有访问权限.子类也没有访问权限。

protected : 表明成员变量或者方法对类自身,与同在一个包中的其他类可见,其他包下的类不可访问,除非是他的子类。

default : 表明该成员变量或者方法只有自己和其位于同一个包的内可见,其他包内的类不能访问,即便是它的子类。


蚂蚁再小也是肉🥩!


Java基础概念
http://heibanbai.com.cn/posts/b085e2de/
作者
黑伴白
发布于
2024年4月22日
许可协议

“您的支持,我的动力!觉得不错的话,给点打赏吧 ୧(๑•̀⌄•́๑)૭”

微信二维码

微信支付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支付